适配器模式

title

适配器模式(Adapter) 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,就是一种适配中间件,它存在于不匹配的二者之间,用于连接二者,将不匹配变得匹配,简单点理解就是平常所见的转接头,转换器之类的存在。适配器模式有三种:类适配器、对象适配器、接口适配器。前二者在实现上有些许区别,作用一样,第三个接口适配器差别较大。

Adapter

1.类适配器模式

原理:通过继承来实现适配器功能。

当我们要访问的接口A中没有我们想要的方法 ,却在另一个接口B中发现了合适的方法,我们又不能改变访问接口A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适配器p来进行中转,这个适配器p要实现我们访问的接口A,这样我们就能继续访问当前接口A中的方法(虽然它目前不是我们的菜),然后再继承接口B的实现类BB,这样我们可以在适配器P中访问接口B的方法了,这时我们在适配器P中的接口A方法中直接引用BB中的合适方法,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类适配器。

2.对象适配器模式

原理:通过组合来实现适配器功能。

当我们要访问的接口A中没有我们想要的方法 ,却在另一个接口B中发现了合适的方法,我们又不能改变访问接口A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适配器p来进行中转,这个适配器p要实现我们访问的接口A,这样我们就能继续访问当前接口A中的方法(虽然它目前不是我们的菜),然后在适配器P中定义私有变量C(对象)(B接口指向变量名),再定义一个带参数的构造器用来为对象C赋值,再在A接口的方法实现中使用对象C调用其来源于B接口的方法。

3.接口适配器模式

原理:通过抽象类来实现适配,这种适配稍别于上面所述的适配。

当存在这样一个接口,其中定义了N多的方法,而我们现在却只想使用其中的一个到几个方法,如果我们直接实现接口,那么我们要对所有的方法进行实现,哪怕我们仅仅是对不需要的方法进行置空(只写一对大括号,不做具体方法实现)也会导致这个类变得臃肿,调用也不方便,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抽象类作为中间件,即适配器,用这个抽象类实现接口,而在抽象类中所有的方法都进行置空,那么我们在创建抽象类的继承类,而且重写我们需要使用的那几个方法即可。

4.适配器模式应用场景

类适配器与对象适配器的使用场景一致,仅仅是实现手段稍有区别,二者主要用于如下场景:

(1)想要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,但是它却不符合现有的接口规范,导致无法直接去访问,这时创建一个适配器就能间接去访问这个类中的方法。

(2)我们有一个类,想将其设计为可重用的类(可被多处访问),我们可以创建适配器来将这个类来适配其他没有提供合适接口的类。

以上两个场景其实就是从两个角度来描述一类问题,那就是要访问的方法不在合适的接口里,一个从接口出发(被访问),一个从访问出发(主动访问)。

5.接口适配器使用场景

(1)想要使用接口中的某个或某些方法,但是接口中有太多方法,我们要使用时必须实现接口并实现其中的所有方法,可以使用抽象类来实现接口,并不对方法进行实现(仅置空),然后我们再继承这个抽象类来通过重写想用的方法的方式来实现。这个抽象类就是适配器。

powered by Gitbook© 2023 编外计划 | 最后修改: 2023-11-24 03:37:01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